返回
顶部
传承优良传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民建先贤(7)】侯德榜:创制“侯氏制碱法”

发布日期:2025-04-22
作者:信息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
责任编辑:张睿航

侯德榜纪念邮票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创始人。1953 年参加民建,历任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常委。曾任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侯德榜携手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民建先贤李烛尘在塘沽创办“永久黄”团体(即永利公司、久大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创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河,成就百年化工名企和“红三角”等百年产品名牌。

侯德榜,1890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其间以10门功课全部满分的优异成绩轰动一时。1913年,清华学堂派出首批16名毕业生赴美留学,侯德榜名列第一。之后,他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专科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在美留学的8年时间里,侯德榜主要攻读化工专业,并以铁盐鞣革作为研究课题和博士论文方向。通过答辩后,该论文很快发表在《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上,制革界至今仍在引用。1921年10月,侯德榜来到永利碱厂担任技师长(即总工程师),由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人生历程。

1924年8月,永利碱厂首次投产。令人失望的是,因为杂质过多,产品不合标准。重重压力下,侯德榜也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万一功亏一篑,使国人从此不敢再谈化学工业,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其实目前一切困难,在事前早已见及,故向来未抱丝毫乐观,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调整改进,永利碱厂终于在1926年6月生产出了雪白的纯碱。当年8月,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并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在永利碱厂取得关键性胜利时,侯德榜出版了《纯碱制造》一书并首次揭开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由此打破西方对制碱技术长达70年的封锁。侯德榜之举,震惊了整个世界,充分显示了中华文明“大公无私,兼善天下”的至大美德。

1934年,永利制碱扩充成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在侯德榜的主持下,该厂仅用了30个月时间就于1937年1月建成,并且一次试车成功、顺利投产,技术上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由此开创了中国自己生产化肥的历史。

1938年,在永利等企业西迁后,侯德榜在川西五通桥筹建新厂并出任厂长兼总工程师。侯德榜又率领技术人员奋力攻关,在经过数百次的循环试验后,最终于1941年推出成熟的“融合察安法”,也就是将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合于一炉,而且碱的利用率由75%提升至98%以上,纯碱成本降低40%。之后,这一突破性工艺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也就是后来的“侯氏制碱法”。之后,一些外国企业如印度塔塔公司及南非、巴西政府也纷纷邀请侯德榜前去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或指导建设碱厂。

1952年,永利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侯德榜仍担任总经理。1958年,侯德榜出任化工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为发展和推广氮肥、磷肥、农药等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同时还总结了几十年来从事制碱工业的理论与经验,完成了80余万字的《制碱工业》一书。他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

作为中国近代化工的追梦者和拓荒者,侯德榜始终怀着“科学救国”和“工业救国”的崇高信念并为之奋斗终生。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中国化工学会于1996年设立“侯德榜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并设立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也是目前化工领域的权威奖项),以鼓励更多的化工人才脱颖而出。


浏览次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