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岁月流转,足以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让涓流汇成浩瀚江河。对于中国民主建国会而言,这八十年是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风雨同舟的奋斗史诗,是用信念与担当书写的光荣篇章。作为一名新会员,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望民建走过的光辉历程,心中满是敬仰与自豪。
风雨兼程八十载:与时代同呼吸的奋斗足迹
1945年,在民族危亡与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民建应运而生。从成立初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奔走呼号,到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国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建言出力;从改革开放时期为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献计献策,到新时代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担当作为,民建的八十年,始终是与国家发展同方向、与人民期盼相呼应的八十年。
这份历史的厚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更体现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担当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民建创始人以实业救国的理想,为民族工业的存续奔走;在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民建成员立足经济领域,为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贡献智慧;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民建人勇立潮头,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八十年的风雨征程,民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爱党报国乐奉献:民建精神的生动实践
民建以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为精神内核,这十二字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体现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
(一)参政议政,以经济界智慧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从向民建中央每年提交的百余件提案中,七成聚焦经济领域的关键议题,到各级地方组织数万条社情民意直抵民生痛点,这份专业坚守在吉林大地有了更生动的注脚。委员们为吉林省汽车产业新竞争优势奔走调研,紧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言,别聚焦“数字政府” 与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献策,这些议题,正是民建人“懂经济、善建言”的鲜活写照,背后是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深刻把握,对地方经济痛点的敏锐洞察。
(二)经济建设,以实业担当筑牢国家发展的根基。
从改革开放初期民建与工商联携手创办集体企业,到 1988年1200 多个企业创造18亿元产值、上缴7000万元税收,这份实业救国的初心在新时代愈发坚定。全国150余家会员上市公司、20余家年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以及800多个东部向中西部投资的项目,勾勒出民建人推动经济发展的壮阔图景。岗位工作争先进,参政议政做贡献,会员们用“双岗双责”的担当,诠释着那份执着的爱国情怀,让“服务地方经济”的誓言落地生根。
继往开来新征程:新成员的担当与承诺
站在民建八十载荣光与吉林民建四十五载奋斗的历史交汇点,我作为一名刚加入组织的新成员,既为这份“与党同心、与民同行”的深厚底蕴而震撼,更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扎根退役军人服务岗位的一员,我深知民建“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与“服务民生”的使命应在基层落地。未来,我将以身边的优秀会员为榜样:深耕本职,把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权益保障中的难点摸清;主动作为,联动会员企业和工作单位相关职能科室为退役军人搭建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的桥梁;更要带着真情走进老兵群体,把他们的心声转化为有温度、有分量的社情民意,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奉献过的军人。
“八十春秋风雨程,同舟共济赤心明。”我将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为续写民建荣光、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吉林市民建会员)